第一百八十章 大明第一主帅,徐达
孙武,华夏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也可以被称之为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之功,功在千秋。
由于孙武独特的地位,故赐下奖励。
奖励其一:寿元丹一枚,可增加三年寿元。
奖励其二:后世兵书数款,可用来丰富孙子兵法的内涵。
奖励其三:返青丹一枚。
孙武的盘点视频结束后,不少人已经在等待下一位出场的人物了。
而此时此刻,各个朝代的文官,心情很是复杂。
这猛将、三军主帅,都是武官啊。
这武官已经出了两个榜单了。
可他们文官呢?
一个都没有。
所以,各个朝代的文官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啊!
特别是宋朝的文官,更是如此。
宋朝的文官,看着自己眼中那些地位低下的武官一个个登上盘点榜单,气就不打一处来。
在他们看来,不过一群莽夫罢了。
这治理国家,还得看他们啊。
他们的自傲是有本钱的。
在宋朝时期,文官的地位的确就是要高于武官啊。
这没办法。
但这种局面的形成,并不是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时期,宋朝开始实行了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而能否进入太庙的主要依据,就是去世的大臣生前的功绩和官爵。
生前的功绩好了,你的地位就高。
配享在宋太祖庙廷的两位大臣是宰相赵普和名将曹彬,通过这样一文一武的配置可以看出在宋朝的初期文武还是比较平衡的。
毕竟在宋朝建国初期,还要面对着北汉和契丹这两个国家的威胁。
宋太祖和宋太宗还强烈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幽云十六州,并且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这就使得在这两朝,武将还有很多的用武之处。
到了宋真宗赵恒的时候,他接手的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已经复苏的大宋王朝。
对武将不再像前两朝那样重视。
他为自己父亲配享功臣变成了三人,两文一武,分别是薛居正、石熙载、潘美。
这次配享太庙便开始出现了文臣高于武将的思想,但这一时期还要兼顾对军备的重视,不能冷落了武将的心。
到了宋真宗去世后,他的配享功臣分别是李沆、王旦、李继隆。
李继隆虽然有一段时间曾被解除兵权,但是凭借他在澶渊之盟的表现,还是成为武将了的代表。
澶渊之盟过后,宋朝的对外战事逐渐减少,一时间文人治军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而武将反而成为了文人的附庸。
于是从宋神宗开始,宋朝的配享功臣名单之中,再也没有了武将的名字。
在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下,武将的社会地位开始急速下降,宋朝从朝堂到民间,对于武将都表现得越来越轻视。
直到南宋初年,由于金兵的不断追击,朝廷才对武将的态度有了一些好转。
在宋高宗赵构的配享功臣中再一次出现了武将的名字他们是韩世忠、张俊。
但是这种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在宋孝宗赵昚之后,宋朝马上又恢复了文臣专属的时代。
所以说,在宋朝,文官的地位确实要比武将高很多。
…………
大宋,看着盘点视频的文官越来越沉不住了。
“妈的,为什么出现盘点的全是武将,而不是我们这些文官。”
“是啊,我也觉得,一群莽夫罢了,凭什么能上榜。”
“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文官!”
“要是轮到文官,我大宋一定能罢榜。”
大宋的文官正在沾沾自喜着。
而与此同时,林舟也已经把下一位出场的人物视频上传到了诸天万界网上。
平行时空的各个朝代的帝王和文武百官看着天空之上的投影。
率先还是看到了那一首非常熟悉的开头诗:
万丈莫豪气,田野埋祥麟。
何年龙虎逢,文种枉奇万。
挥戈定太平,蛟龙潜浅水。
伤哉不通时,怀抱凌云志。
监车困良骥,甚日风云际。
卞和屈真器,仗剑施忠义。
“好诗!”
“哈哈哈!咱说这一个名额应该轮到我了吧。”
“想我郭子仪,武状元出身,女帝时期的武举第一名,真材实料自然不用多说。”
“还有,我郭子仪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稳定天下大势,我郭子仪没有辜负嘲讽对我的期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河东。”
“重创安史叛军,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再造大唐!”
“如此功绩,难道不配这名帅榜单吗?”
大唐,郭子仪非常的期待自己可以上榜。
天空中的视频盘点继续:
盘点华夏十大名帅。
上榜人物——徐达。
所属朝代——大明。
“哈哈哈!来了!”
“终于来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哈哈大笑。
这终于轮到大明的人了。
徐达可是他的手下爱将啊。
如今他大明一朝,常遇春与徐达皆上榜,这是何等的美好。
“徐达?这位猛人的确配得上这份榜单。”
“是啊,这可是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狠人啊。”
“而且杀了不少的蒙元大军,可以说给我汉族长脸了啊。”
“对。”
…………
徐达是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和朱元璋汤和等一起替地主放牛,他们是一伙自小在苦水咔泡大的好朋友。
徐达虽然比朱元璋小四岁,但他生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且“少有大志”,因而与朱元璋很合得来。
元末之时,到处是天灾、瘟疫、饥荒蔓延,安徽地方更是厉害。
穷人实在无法活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其中尤以红巾军的声势最大。
朱元璋在元至正十一年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队伍,当上了红巾军的九夫长,并在次年夏回乡募兵。
徐达听知后十分高兴,决意投效红巾军。
当时徐达已有二十二岁,由于他英勇善战,又略懂韬略,很快便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徐达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
占据徐州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
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
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
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
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
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下太平,并进一步图谋集庆。
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
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
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
东下京口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
围攻毗陵,生擒张士诚胞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
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十月,攻克宜兴。
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徐达留守应天府。
徐达有多猛?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朱元璋披盔戴甲,手持三尺宝剑,站在点将台上,开始了他“秋收革命”的启动仪式。
经过点将、祭旗、传檄、誓师四道程序。
朱元璋给出征主副帅徐达和常遇春分别盛上满满的一碗酒,然后缓缓地道:“我们最初起来革命是为了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在各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先灭陈友谅,后诛张士诚,再平闽、广等地诸雄,此去北伐中原,成败在此一举,静候尔等凯旋,再与之痛饮。”
徐达和常遇春齐声道:“定不负主公厚爱。”
“北伐之路凶险重重,不知两位有何良计?”朱元璋说着,目光如炬地看着徐常两人,隔了片刻才道:“第一步先取山东,清其外围。第二步进军河南,剪其羽翼。第三步进攻渲关,据其门户。到这时,元朝不灭也得灭了。”
朱元璋的话给在迷惘中的他们指明了方向,徐达和常遇春只有点头的份儿了。
朱元璋“献计”之后,接着道:“另外,这次北伐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目的是平定中原,推翻元朝政权,解民、救民、安民、为民,因此民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你们此次只是打仗,不能扰民。
徐达和常遇春不愧为双子星座,他们兵行神速,出师仅仅三天,即抵达了淮安。
接着,徐达决定对守沂州的王宣父子采取“怀柔”政策——招降。
面对徐达出的招“怀柔”,王宣父子应的招是“怀孕”。
王宣一边马上派人到淮安表示愿意归顺,并送上犒劳品。
另一边派儿子王信四处联络,积极募兵备战。
来而不往非礼也,对此,徐达一方面快马加鞭把王宣父子的投降信向朱元璋进行了汇报,另一方面对王宣父子极尽安抚之能事。
朱元璋马上给徐达进行了回复,封王宣之子王信为江淮行省平章。另附一封信给徐达,信里只有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徐达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对王宣父子提防起来。
果然,当徐达派使臣给王宣“送喜”时,王宣却扣压了使臣,并且还准备公然违背“国际法”,杀害他们。
徐达见派出的使者“一去不复返”,马上派兵来到沂州进行“逼攻”,当然,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徐达还是再度派人对王宣进行说服。
王宣表面仍答应愿意归顺,别无二心,但等打发了说服的人后,他们又紧闭城门,拒绝让徐达的大军进城。
这下,徐达总算看出王宣父子是在忽悠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对此,怒不可遏的徐达不再“谈”、“封”、“赏”,而是直接“打”。
沂州城小,王宣之所以敢公然和徐达翻脸,完全是因为儿子王信募兵来援这个美好信念做支撑。
因此,徐达一生气,后果很严重,马上对他攻城,他选择了防守。
然而,他等啊等,一连坚持了三天,就是不见王信的踪影。这时已无力抵挡徐达的攻势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开门投降。
徐达表现得很大量,他接纳了“朝三暮四”的王宣的“二进宫”,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他马上把他的儿子王信招降过来。
王宣这时只有硬着头皮给儿子王信写了一封劝降信。王宣原本以为信到人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信接到信,却来了个信到人不来,并且还杀了徐达派去的信使。
徐达一怒之下,再度出兵,结果打得王信满地找牙,孤身逃往山西避难去了,沂州及附近州县自然都成了徐达的地盘。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王信这一走,王宣的死期也到了。
徐达将王宣送上断头台的目的只有一个:杀鸡儆猴。
攻占沂州后,徐达再接再厉,马上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是原地踏步,徐达留一部分将士扼守沂州一带的黄河要地,目的是阻挡山东元朝的援军。
第二步是稳步推进,徐达派一部分将士由徐州沿大运河沿岸进攻东平、济宁等地。
第三步是继往开来,徐达亲自带领主力部队进攻益都。
结果,益都守将元宣抚使普颜不花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仍然不能阻击徐达前进的步伐,最终,普颜不花选择了和益州共存亡。
徐达攻下益都后,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临淄、昌乐等六州。
而常遇春也不甘落后,很快带军拿下了东昌。就这样,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山东便都成了“朱”家地盘了。
至此朱元璋的北伐第一步走“清其外围”计划圆满实现。
这也可以看出徐达的作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lga.org。萨拉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alga.org
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也可以被称之为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之功,功在千秋。
由于孙武独特的地位,故赐下奖励。
奖励其一:寿元丹一枚,可增加三年寿元。
奖励其二:后世兵书数款,可用来丰富孙子兵法的内涵。
奖励其三:返青丹一枚。
孙武的盘点视频结束后,不少人已经在等待下一位出场的人物了。
而此时此刻,各个朝代的文官,心情很是复杂。
这猛将、三军主帅,都是武官啊。
这武官已经出了两个榜单了。
可他们文官呢?
一个都没有。
所以,各个朝代的文官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啊!
特别是宋朝的文官,更是如此。
宋朝的文官,看着自己眼中那些地位低下的武官一个个登上盘点榜单,气就不打一处来。
在他们看来,不过一群莽夫罢了。
这治理国家,还得看他们啊。
他们的自傲是有本钱的。
在宋朝时期,文官的地位的确就是要高于武官啊。
这没办法。
但这种局面的形成,并不是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时期,宋朝开始实行了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而能否进入太庙的主要依据,就是去世的大臣生前的功绩和官爵。
生前的功绩好了,你的地位就高。
配享在宋太祖庙廷的两位大臣是宰相赵普和名将曹彬,通过这样一文一武的配置可以看出在宋朝的初期文武还是比较平衡的。
毕竟在宋朝建国初期,还要面对着北汉和契丹这两个国家的威胁。
宋太祖和宋太宗还强烈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幽云十六州,并且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尝试,这就使得在这两朝,武将还有很多的用武之处。
到了宋真宗赵恒的时候,他接手的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已经复苏的大宋王朝。
对武将不再像前两朝那样重视。
他为自己父亲配享功臣变成了三人,两文一武,分别是薛居正、石熙载、潘美。
这次配享太庙便开始出现了文臣高于武将的思想,但这一时期还要兼顾对军备的重视,不能冷落了武将的心。
到了宋真宗去世后,他的配享功臣分别是李沆、王旦、李继隆。
李继隆虽然有一段时间曾被解除兵权,但是凭借他在澶渊之盟的表现,还是成为武将了的代表。
澶渊之盟过后,宋朝的对外战事逐渐减少,一时间文人治军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而武将反而成为了文人的附庸。
于是从宋神宗开始,宋朝的配享功臣名单之中,再也没有了武将的名字。
在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下,武将的社会地位开始急速下降,宋朝从朝堂到民间,对于武将都表现得越来越轻视。
直到南宋初年,由于金兵的不断追击,朝廷才对武将的态度有了一些好转。
在宋高宗赵构的配享功臣中再一次出现了武将的名字他们是韩世忠、张俊。
但是这种现象也只是昙花一现,在宋孝宗赵昚之后,宋朝马上又恢复了文臣专属的时代。
所以说,在宋朝,文官的地位确实要比武将高很多。
…………
大宋,看着盘点视频的文官越来越沉不住了。
“妈的,为什么出现盘点的全是武将,而不是我们这些文官。”
“是啊,我也觉得,一群莽夫罢了,凭什么能上榜。”
“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文官!”
“要是轮到文官,我大宋一定能罢榜。”
大宋的文官正在沾沾自喜着。
而与此同时,林舟也已经把下一位出场的人物视频上传到了诸天万界网上。
平行时空的各个朝代的帝王和文武百官看着天空之上的投影。
率先还是看到了那一首非常熟悉的开头诗:
万丈莫豪气,田野埋祥麟。
何年龙虎逢,文种枉奇万。
挥戈定太平,蛟龙潜浅水。
伤哉不通时,怀抱凌云志。
监车困良骥,甚日风云际。
卞和屈真器,仗剑施忠义。
“好诗!”
“哈哈哈!咱说这一个名额应该轮到我了吧。”
“想我郭子仪,武状元出身,女帝时期的武举第一名,真材实料自然不用多说。”
“还有,我郭子仪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稳定天下大势,我郭子仪没有辜负嘲讽对我的期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河东。”
“重创安史叛军,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再造大唐!”
“如此功绩,难道不配这名帅榜单吗?”
大唐,郭子仪非常的期待自己可以上榜。
天空中的视频盘点继续:
盘点华夏十大名帅。
上榜人物——徐达。
所属朝代——大明。
“哈哈哈!来了!”
“终于来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哈哈大笑。
这终于轮到大明的人了。
徐达可是他的手下爱将啊。
如今他大明一朝,常遇春与徐达皆上榜,这是何等的美好。
“徐达?这位猛人的确配得上这份榜单。”
“是啊,这可是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狠人啊。”
“而且杀了不少的蒙元大军,可以说给我汉族长脸了啊。”
“对。”
…………
徐达是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和朱元璋汤和等一起替地主放牛,他们是一伙自小在苦水咔泡大的好朋友。
徐达虽然比朱元璋小四岁,但他生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且“少有大志”,因而与朱元璋很合得来。
元末之时,到处是天灾、瘟疫、饥荒蔓延,安徽地方更是厉害。
穷人实在无法活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其中尤以红巾军的声势最大。
朱元璋在元至正十一年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队伍,当上了红巾军的九夫长,并在次年夏回乡募兵。
徐达听知后十分高兴,决意投效红巾军。
当时徐达已有二十二岁,由于他英勇善战,又略懂韬略,很快便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徐达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
占据徐州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
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
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
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
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
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下太平,并进一步图谋集庆。
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
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溧阳、句容、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
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
东下京口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
围攻毗陵,生擒张士诚胞弟张士德,又与常遇春生擒其部将张德,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
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十月,攻克宜兴。
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徐达留守应天府。
徐达有多猛?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朱元璋披盔戴甲,手持三尺宝剑,站在点将台上,开始了他“秋收革命”的启动仪式。
经过点将、祭旗、传檄、誓师四道程序。
朱元璋给出征主副帅徐达和常遇春分别盛上满满的一碗酒,然后缓缓地道:“我们最初起来革命是为了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在各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先灭陈友谅,后诛张士诚,再平闽、广等地诸雄,此去北伐中原,成败在此一举,静候尔等凯旋,再与之痛饮。”
徐达和常遇春齐声道:“定不负主公厚爱。”
“北伐之路凶险重重,不知两位有何良计?”朱元璋说着,目光如炬地看着徐常两人,隔了片刻才道:“第一步先取山东,清其外围。第二步进军河南,剪其羽翼。第三步进攻渲关,据其门户。到这时,元朝不灭也得灭了。”
朱元璋的话给在迷惘中的他们指明了方向,徐达和常遇春只有点头的份儿了。
朱元璋“献计”之后,接着道:“另外,这次北伐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目的是平定中原,推翻元朝政权,解民、救民、安民、为民,因此民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你们此次只是打仗,不能扰民。
徐达和常遇春不愧为双子星座,他们兵行神速,出师仅仅三天,即抵达了淮安。
接着,徐达决定对守沂州的王宣父子采取“怀柔”政策——招降。
面对徐达出的招“怀柔”,王宣父子应的招是“怀孕”。
王宣一边马上派人到淮安表示愿意归顺,并送上犒劳品。
另一边派儿子王信四处联络,积极募兵备战。
来而不往非礼也,对此,徐达一方面快马加鞭把王宣父子的投降信向朱元璋进行了汇报,另一方面对王宣父子极尽安抚之能事。
朱元璋马上给徐达进行了回复,封王宣之子王信为江淮行省平章。另附一封信给徐达,信里只有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徐达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对王宣父子提防起来。
果然,当徐达派使臣给王宣“送喜”时,王宣却扣压了使臣,并且还准备公然违背“国际法”,杀害他们。
徐达见派出的使者“一去不复返”,马上派兵来到沂州进行“逼攻”,当然,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徐达还是再度派人对王宣进行说服。
王宣表面仍答应愿意归顺,别无二心,但等打发了说服的人后,他们又紧闭城门,拒绝让徐达的大军进城。
这下,徐达总算看出王宣父子是在忽悠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对此,怒不可遏的徐达不再“谈”、“封”、“赏”,而是直接“打”。
沂州城小,王宣之所以敢公然和徐达翻脸,完全是因为儿子王信募兵来援这个美好信念做支撑。
因此,徐达一生气,后果很严重,马上对他攻城,他选择了防守。
然而,他等啊等,一连坚持了三天,就是不见王信的踪影。这时已无力抵挡徐达的攻势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开门投降。
徐达表现得很大量,他接纳了“朝三暮四”的王宣的“二进宫”,唯一的条件就是要他马上把他的儿子王信招降过来。
王宣这时只有硬着头皮给儿子王信写了一封劝降信。王宣原本以为信到人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信接到信,却来了个信到人不来,并且还杀了徐达派去的信使。
徐达一怒之下,再度出兵,结果打得王信满地找牙,孤身逃往山西避难去了,沂州及附近州县自然都成了徐达的地盘。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王信这一走,王宣的死期也到了。
徐达将王宣送上断头台的目的只有一个:杀鸡儆猴。
攻占沂州后,徐达再接再厉,马上来了个三步走。
第一步是原地踏步,徐达留一部分将士扼守沂州一带的黄河要地,目的是阻挡山东元朝的援军。
第二步是稳步推进,徐达派一部分将士由徐州沿大运河沿岸进攻东平、济宁等地。
第三步是继往开来,徐达亲自带领主力部队进攻益都。
结果,益都守将元宣抚使普颜不花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仍然不能阻击徐达前进的步伐,最终,普颜不花选择了和益州共存亡。
徐达攻下益都后,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临淄、昌乐等六州。
而常遇春也不甘落后,很快带军拿下了东昌。就这样,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山东便都成了“朱”家地盘了。
至此朱元璋的北伐第一步走“清其外围”计划圆满实现。
这也可以看出徐达的作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alga.org。萨拉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alga.org